同心筑梦,爱满校园——“好人”李双举25年助学圆梦路

  “同心筑梦 爱满校园”,5月24日,双举海参助学圆梦活动再次走进环翠区教育和体育局,向我区6所中小学共200名学生捐赠了10万元文明实践圆梦基金,激励环翠学子奋发向上,汲取知识的力量,做新时代的追梦人。

  李双举告诉大家,这次的文明实践圆梦基金外包装是员工们特意设计的,上面印有“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”等字样,其寓意是将这份期许和祝福送给孩子们。

  在威海,很多人都听说过“双举海参”这个名字,会想起这家店的总经理李双举——一位坚持从事公益慈善事业25年的好人。

  “社会养育了我,我有能力了就应该回报社会。坚持了这么多年,我感觉很快乐,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。”李双举说。

  助梦25年,用爱托起希望

  助学圆梦路,李双举一走就是25年。从最开始他自己捐助,到后来双举海参员工加入,到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,再到如今学校、老师投入,3000多名学子圆梦。一路走来,彰显了爱的接力和传承的力量。

  从捐助到圆梦,李双举从“助学者”变成“求学者”,只为让孩子们更有尊严地接受捐助。最初,他以捐助的名义助力孩子们完成梦想。后来,李双举突然想到:孩子们是不是真的渴望获得捐助?会不会羞于提及曾被捐助过?联想到之前捐助时孩子们闪躲的眼神,李双举意识到,真正的梦想不是需要别人的施舍,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可。2008年起,李双举不再以捐助的名义帮助孩子,而是以圆梦的形式,助力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梦想。“自从以圆梦的方式帮助学生后,我发现孩子们更愿意将自己的梦想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吐露出来,这说明我们的转变是对的。”李双举说。

  在李双举资助的人中,还有一群特殊的人,他们是来自白手杖公益石磨艾坊创业基地的12位智障青年。2019年“七一”前夕,李双举来到威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,参观了石磨艾坊加工车间和成品展示厅,一次性购买了1000份石磨艾坊的手工制品,来支持这群特殊的创业者。

  同年,李双举从该组织的负责人姜新那里得知,这12名青年有参加升国旗仪式的梦想时,当即决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实现“升旗梦”。李双举的想法得到了威海十中的大力支持,李双举和双举海参团队在整个录制过程中一直在背后默默付出,多次前往威海十中联系为孩子们“圆梦”的具体事宜。2019年10月9日,该视频以《山东省威海市第十中学师生携手智障青年唱响<歌唱祖国>》为题,登载在“学习强国”平台,被大众网、网易等全国20余家知名网络媒体转载,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,受到一致好评。

  抗击疫情,争做战“疫”带头人

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李双举在第一时间捐款,并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。“疫情发生以来,我多方联系在外地的朋友想紧急采购一批物资,无奈物资紧缺,多方采购未果,正合适环翠区委宣传部找到我,所以我便委托他们帮我联系物资,捐给奋斗在防控工作一线的志愿者们和社区、村居中的贫困家庭,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保障,也是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。”李双举说。双举海参形成了以李双举为带头人的“只要抗疫需要,双举海参要人出人,要钱出钱”全员战“疫”状态。

  奉献社会,公益路上不停歇

  25年间,资助学生、帮扶残疾人、孝老敬亲、抗击疫情……李双举一直走在公益之路上。“做了这么多年,我感觉行善是一件应该做的事情,”李双举说,在这个过程中,他不仅仅在付出,也有很多的收获,孩子们的梦想、残疾人的坚持,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他,促使他不断进步。同时,李双举还以身作则,积极带动企业员工参与公益事业。在李双举的带领下,成立于2004年的双举海参,始终秉承“饮水思源”的发展理念,致力于开展公益事业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感恩回馈社会。

  李双举表示,母亲给了他一颗善良的心,政府、社会给了让他进步的力量,他要将这股力量传承下去。“过去的25年只是一个开始,我相信还会有下一个25年,还会有更多人加入到助学圆梦行动中来,不断传承下去。”李双举期待收到更多孩子们的回信,去看那一颗颗追逐梦想的滚烫的心。